前言 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中具普遍性,它关注人生永恒问题,并影响到人们的观念、生活方式、处世方式 一、信仰可以建立道德准则 认识道德的价值,才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 1.立足于世间哲学 道德和高尚理想有关,有正向的人生追求,才会遵循相应的道德准则,必须重建价值体系 2.立足于神的信仰 如果你不信万能的神,依此建立的道德就会失效 3.立足于人性论和因果观 提倡种善因得善果,道德行为具有现前和究竟两种利益,善心所和道德行为可以造就健康的人格、高尚的生命品质,对自己的负责,就会自觉选择道德行为 二、信仰可以引导精神追求 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物质条件的改善,心理问题正日益显现,幸福是由心感受的,必须有健康的精神追求 1.探索永恒 必须开发生命本具的智慧,向内而非向外探寻 2.完善人格 认识人性有魔性佛性,修行是摆脱魔性,开发佛性,早就高尚的人格 3.文化艺术 通过学习才能提升思想境界,并创作出相应境界的作品 三、信仰可以使人心态超然 有智慧才能在无常的世间保有超然,云淡风轻面对一切 1.以缘起审时度势:缘聚则生,缘散则灭,遵循因缘因果的规律,变化也意味着机遇,关键是创造什么因缘 2.以缘起法认识空性:存在时条件关系的假相,本质上是空的,接纳现实中的一切变化,面对生死,也能自在无碍 四、信仰可以培养慈悲大爱 1.有我之爱是有限的 儒家讲究伦理纲常,是根据和“我”的亲疏远近、利益关系来分配的 基督教倡导博爱,被爱的只是教徒,而同样是人的异教徒却受到诅咒 2.无我才能慈悲大度 体认无我的智慧,认识到自己和众生本是一体,利他才会成为必然的选择 大乘的菩提心: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,我要走向觉醒,并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、离苦得乐 五、信仰可以解决生死归宿 探寻死亡真相,解决死亡问题,才能无忧无虑地安然离世 1.死亡并不是结束 生命是在无尽的流转中,涅槃、往生和菩萨道思想为我们指明了生命的真正归宿 菩萨为大慈悲驱动,出离生死后继续在轮回中救度众生,净土法门也是解决死亡焦虑的重要途经 2.临终关怀 是帮助人们面对死亡的方法,在生死关头为临终者作好心理引导 六、信仰可以找回自己 自我迷失根本的解决之道,就是从人心入手,内心和平才有世间的和平和安定 佛法智慧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认识人心、找回自己、造就健全人格 通过闻思经教,接受智慧和觉醒的教育,从而调整观念,解决人生困惑,通过止观禅修平息烦恼
|